腰痛

腰痛閒談

平時就診時,時常聽到病人覺得自己患有坐骨神經痛,呢一點令到吳醫師深感不解,現代醫學對坐骨神經痛的診斷有一定的檢查依據及臨床症狀,例如MR檢查等,但宜家坐骨神經痛這個病種已演變成腰痛的代名詞。只要感覺到腰痛,大家就會覺得係坐骨神經痛。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咁點解會出現腰痛? 在中醫角度上,腰痛病因包括感受外邪,濕熱內困,氣滯血瘀,氣血不足等。 感受外邪例如平時感冒傷風時,時常會感到全身疼痛,通常集中在腰背頸處,更甚者會感到如有腰折,不能彎腰或站立。這是因為身體被風邪入侵,困於腰背,影響經絡不通,所以致痛。此類病人通常會兼有感冒症狀,如流涕,咳嗽,頭痛,發燒等,較易分辨。 濕熱內困型 濕熱內困這類病人在香港十分常見,因香港氣候影響, 就診中醫時,常會提及病人身體近來濕熱程度如何。如濕熱過多,內困於臟腑,特別困於腰背,就會容易引起腰痛,此類病人常見同時兼有脾胃不適等症狀,如胃脹胃痛,胃氣多,大便爛等。 氣滯血瘀型型 氣滯血瘀型病人原本以身體勞動多人群常見,例如運輸業,需常搬運重物,或整天長站,除此之外,現也常見於辦公室人員,因長期久坐使用電腦而致。此類病人常因身體動作或姿勢長時間處於同一種類型,而導致局部筋骨長期使用而不能適當休息,形成勞損。另外,急性腰扭傷或跌倒也是常見病因。 氣血不足型 氣血不足型病人主要以自身氣血或臟腑功能不足而導致腰痛。例如縱欲過度而致腎精不足,引起腰痛。又如月經期間氣血不足而致腰痛。年長者因整體氣血偏差,故常見腰部不適。 更新日期:11/11/2018 [...]

面癱係咪中邪

行醫數年當中不乏患上面癱的病人,總會問:「徐醫生,我係咪中邪」。面癱是疾病,但〝它〞出現的症狀總讓人充滿不解疑惑。 認識面癱可以先從症狀開始,患者會首先出現〝口眼歪斜〞面部肌肉會突然失去活動能力,半邊面會出現:眼角下墜、不能皺眉、眼睛不能閉合、嘴角不能上揚、髮令紋消失、鼓腮時嘴部不能完全閉合等等。整體會影響面外觀、作息及進食等正常生活。 值得注意是以上面癱的特徵與中風十分相似,患上面癱的朋友亦會擔心是否患上中風,但其實面癱與中風最易區分特點就在於’眩暈跌仆’,一般面癱患者是不會出〝暈眩〞或者〝暈仆〞的症狀。   在於西方醫學來說,面癱症是屬於面部神經發炎引至神經麻痹,影響面部肌肉為主疾病,而中醫方面認為面部受風邪寒邪侵襲,或是情緒波動引起肝風內動上擾頭面。臨床上多見酒後汗出吹風受寒,或面部長期吹風都是導致面癱。 所以萬一清晨醒來,口角歪斜、眼角下墜、半邊面肌肉無力,先不要驚怕;更不需要道聽途說是甚麼〝中邪〞抑或是〝中風〞之類。應儘早咨詢註冊中醫師進行治療,針灸越早介入,康復成效亦會相應提高隨提高,所以”病向”也是”淺中醫”。 [...]

濕濕立立夾腰痛

成日講未食五月稯,寒衣未入櫳,加上香港回南天,天氣濕得黎,時熱又時凍,變化咁大,周身痛就走晒出黎。 中醫講你好濕滯,唔好以為中醫指你大穫的意思。其實我地係指你體質現時情況。所謂濕滯,是基於濕氣本性重濁黏滯,容易阻遏氣機。濕邪滯於經絡關節,則會周身痠痛;濕邪滯於胸膈,則見胸膈滿等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眾多濕滯病症中其中一個常見到的位置係腰部。一講係腰痛,好多病人只會覺得自己係咪虧。但其實腰痛唔一定代表虧。如果唔係虧走去亂咁補,不單止晒錢仲可能對身體有不良反應。每當呢尐時候濕濕立立的日子,腰痛難耐,環腰重墜無力,周身不利。雖然腰痛唔屬於危及生命的一個病症,但疼痛終歸會影響日常生活質素。 我地除左可以使針灸處理,還可以用內科服藥治療。 詳情可以問你的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