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介紹
很多人知道針灸是中醫眾多療法之一,特別現時不少朋友當遇痛症問題都會很自然聯想起針灸處理。不少朋友以為針灸只有一種針具,但其實中醫針灸有著不同治療病種及針具。以下為大家介紹針灸
針灸大致可分為兩種針灸方法針法及灸法
- 針法是指相應的針具對經絡、穴位,進行調整氣血,疏通導引之用
- 灸法是指在相應病灶位置燃點藥絨(一般以艾葉制),以熱力溫熨穴位,深入病灶,從而達致治療效果。
針灸療法源於中國傳統醫學,關於針灸資料最可追溯至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針灸文獻《足臂十一脈灸經》及《陰陽十一脈灸經》。經過秦漢往後的針灸專家整理、分析、實踐,逐步發展不同的針灸方法及針灸的適應病種。形成今天我們所見到針灸模式。
隨著不同的治療需要,針灸發展出不同的針炙工具及儀器配合,包括:
- 毫針針刺
- 溫針灸
- 燒火針灸
- 皮膚針灸/梅花針法
- 電療針灸
- 耳部針灸(耳針)/耳貼
- 還有許多不同針灸療法……..
毫針針刺法
毫針治療是以一次性即棄的毫針針刺相應的針灸穴位,是香港針灸中醫師最普遍使用的針灸手段法。以進行調整氣血,疏通導引之用。此針刺方法可以治療一般痛症及各項內科等疾病。


溫針灸
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應用的一種方法,亦是香港最常見的針灸療法之一。此類針灸方法適用於既需要留針法,而又適用於艾灸的病證。一般可用於治療寒凝血滯、經絡不通所引致的痛症、痛經、經閉、胃脘痛、四肢厥冷等病證。
燒火針灸
火針是特色針灸療法之一,有溫經通絡、祛風散寒的作用。主要用於痹證、胃下垂、胃脘痛、泄瀉、痢疾、陽萎、瘰癧、風疹、月經不調、痛經、小兒疳積及扁平疣等


皮膚針淨血療法/梅花針
為針灸特色療法之一,是以特殊針灸工具三梭針或梅花針為主於皮膚或穴位上點刺出血,達致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效果。可以有較治療痛症痹症、中暑、中風等疾病。
電療針法
電針是在針刺腧穴得氣後,在針上通以接近人體生物電的微量電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針刺腧穴的基礎上,加以脈衝電的治療作用,針與電兩種刺激相結合。


耳部針灸(耳針)/耳貼
透過王不留行籽刺激按壓耳廓穴位。可以疏通氣血、利濕降脂。對輕、中度的肥胖症取得更佳減肥效果。

拔罐療法

針灸注意事項
針灸適合大部人使用,但針灸亦有需要留意的事項,否則出暈針等針灸後不適綜合症。
針灸治療前 | 針灸治療期間 | 針灸治療後 |
---|---|---|
穿著或帶備寬鬆衣服,以防不便針灸醫師操作針灸影響療效。女性穿著兩件式衣服較為方便針灸操作 | 治療期間可根據針灸醫師指示採用坐位,平卧,仰臥等 | 針灸完後,不要用手抓穴位﹐以免有機會感染。 |
太飢、太飽、身體太虛弱均不適合針灸 | 針刺後會出現酸、麻、脹、重等的感覺。這是針灸的正常現象,我們稱為”針灸得氣”,毋須擔心。 | 部份人可能會對針灸有過敏反應,針刺位置會稍少痕癢。一般很快消失 |
如曾經針灸時曾出現暈針症狀,必須知會針灸醫師 | 針灸時出現不適。如:頭昏、噁心、出冷汗、心悸、口乾等暈針現象,請立即告訢我們的針灸科團隊 | 針灸是安全而有效、針灸完成後可進行洗澡、工作等正常活動 |
進行針灸前,可放鬆心情、身體狀況平穩、氣血暢順,針灸療效自然事半功倍 | 如患者意識神志不清,應有家屬陪同進行針灸。 | 針灸每次20至30分鐘,以十次為一個療程。一些長期患者,需每週2-3次進行以確保針灸療效。勿過久覆診以影響進度。 |
除了單獨針灸治療外,還可服用內科中藥配合針灸加強治療。詳情可詢問你的針灸醫師 |
針灸除了可以止痛及治療許多針灸適應症(詳情可參看世衛推薦使用針灸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