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就診時,時常聽到病人覺得自己患有坐骨神經痛,呢一點令到吳醫師深感不解,現代醫學對坐骨神經痛的診斷有一定的檢查依據及臨床症狀,例如MR檢查等,但宜家坐骨神經痛這個病種已演變成腰痛的代名詞。只要感覺到腰痛,大家就會覺得係坐骨神經痛。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咁點解會出現腰痛?
在中醫角度上,腰痛病因包括感受外邪,濕熱內困,氣滯血瘀,氣血不足等。
感受外邪例如平時感冒傷風時,時常會感到全身疼痛,通常集中在腰背頸處,更甚者會感到如有腰折,不能彎腰或站立。這是因為身體被風邪入侵,困於腰背,影響經絡不通,所以致痛。此類病人通常會兼有感冒症狀,如流涕,咳嗽,頭痛,發燒等,較易分辨。
濕熱內困型
濕熱內困這類病人在香港十分常見,因香港氣候影響,
就診中醫時,常會提及病人身體近來濕熱程度如何。如濕熱過多,內困於臟腑,特別困於腰背,就會容易引起腰痛,此類病人常見同時兼有脾胃不適等症狀,如胃脹胃痛,胃氣多,大便爛等。
氣滯血瘀型型
氣滯血瘀型病人原本以身體勞動多人群常見,例如運輸業,需常搬運重物,或整天長站,除此之外,現也常見於辦公室人員,因長期久坐使用電腦而致。此類病人常因身體動作或姿勢長時間處於同一種類型,而導致局部筋骨長期使用而不能適當休息,形成勞損。另外,急性腰扭傷或跌倒也是常見病因。
氣血不足型
氣血不足型病人主要以自身氣血或臟腑功能不足而導致腰痛。例如縱欲過度而致腎精不足,引起腰痛。又如月經期間氣血不足而致腰痛。年長者因整體氣血偏差,故常見腰部不適。
更新日期:11/11/2018